当前位置: 首页 养殖技术 疫病防治

疫病防治

时间:2019-04-15 13:44:32

一、常见传染病



1、羊钩端螺旋体病


(1)病原及其流行:病原螺旋体呈螺旋状或波浪状,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螺旋变曲。钩端螺旋体在水田、池塘、江河两岸、沼泽中可存活数月或更长时间,可以经过皮肤、黏膜和消化道食入传染,吸血昆虫也可以传播。在体内可形成菌血症。本病于夏秋多雨,气候温暖,潮湿环境多发。


(2)临床症状:潜伏期4-5天。病羊见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黏膜黄染,口、鼻黏膜坏死,血尿、腹泻,粪便带血。妊娠母羊多发流产,体质消瘦。


(3)病理变化:身体消瘦,口腔黏膜有溃疡,黏膜及皮下组织黄染,呈杏黄色。皮下胶样浸润及出血,肠黏膜及浆黏膜有大量出血,胸腹腔有黄色渗出液。肝脏通常肿大,质地松软,呈现黄色。肾脏稍肿,皮质部散布有灰色病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膀胱积有红色或黄褐色尿液。


(4)防治:发现病羊立即隔离,治疗病羊和带菌者。牧场、圈舍、用具、及病羊饲养现场消毒剂进行**消毒。应用链霉素和四环素族类药物治疗。链霉素100万单位+青霉素80万单位,溶解、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5天。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天。


2、羊痘


(1)病原:病原为痘病毒,各种痘病均为双股DNA病毒,多砖形,亦有卵圆形者。病羊或带毒羊为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痘泡之中,可通过呼吸道传染,也可经过损伤的皮肤、黏膜传染。


(2)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呈稽留热,精神**忧郁,食欲减退,伴以可视黏膜的卡他、浓性炎症。在皮肤少毛或无毛部位开始发痘,皮肤上出现绿豆至豌豆的淡红色圆形充血斑点,此期为红斑期。经1-2天斑疹发展为豌豆大小,凸出于皮肤表面的苍白色坚实结节,为期1-3天,此时为丘疹期。再经过5-7天呈球泡期。其后,脓液渐渐干涸,形成褐黄色或黑黄色痂皮,约7天左右,痂皮脱落,留有苍白的斑痕。当脓泡期有坏死杆菌继发感染时,病变部**融合,深达皮下乃至肌肉处形成坏性溃疡,及出恶臭气味,此为恶性经过,此期病死北可达17%,严重者达50%。部分继发**、胃肠炎和脓血症。


(3)病理变化:尸检瘤胃、皱胃黏膜上有大面积圆形、椭圆形或半圆形白色坚实结节,单个或融合存在,严重者可形成糜烂或溃疡。口腔、舌面、咽喉部、肺表面、肠浆膜层亦有痘疹。


(4)防治: 


A、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羊只的抵抗力。


B、每年注射山羊痘弱毒疫苗预防。


C、发生疫情应及时隔离、消毒、必要时进行封锁。消毒剂可采用2%苛性碱、2%福尔马林、31%草木灰水、10%-20%石灰乳剂或2%漂白粉液等。


D、在加强饲养管理和隔离的情况下,对病羊进行如下治疗:皮肤式样痘疮,涂以碘酊或紫药水;黏膜上病灶,用0.1%高锰酸钾充分冲洗之后,涂以碘甘油或紫药水,有继发感染时,或为了防止并发症可使用抗菌素和磺胺药等对症治疗。


3、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红眼病)


(1)病原:病原体为病毒、立克次氏体或细菌,有时三者混合感染。


(2)症状:先侵害结膜,以后波及角膜,有时二者同时发病。病羊流泪,怕光,结膜红肿,分泌物由清稀逐渐变为黏脓性,角膜混浊,严重者角膜溃烂穿孔,甚至失明,重者为整个眼球覆盖白色薄膜,从而由角膜炎引发为角膜翳。病程一般在20天左右。


(3)防治:


A、保持圈舍干燥凉爽,通风透光,背风向阳,干净卫生,疏松宽敞;夏季羊只运输时,车顶应敞开,车箱应透风;隔离病羊,以防传染;病羊避免强光刺激,以加快恢复。


B、4%硼酸水冲洗病眼,每日3次。


C、用淡盐水冲洗眼部后用红霉素、金霉素等眼膏点眼,每日3次,使用黄降汞软膏效果也较好。


D、青霉素20万单位,自家血5毫升,进行眼睑注射,每日一次,连用5天。


E、用羊奶点眼,每日数次,同时内服****片,按每10千克体重2~3片,每日2次,连用3~5天。


4、山羊传染性胸膜**(烂肺病)


(1)病原及其流行: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主要存在于发病羊的病肺组织和胸腔渗出液中。感染主要途径是空气、飞尘经呼吸道传播。呈地方性流行性,主要见于冬季和早春枯草季节,寒冷潮湿、阴雨连绵、羊群密集、营养不良等因素促进本病流行,而且病死率也较高。


(2)临床症状:初期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流出浆性鼻涕,病程4-5天后,**加重,鼻涕粘性或铁锈色鼻涕。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至41-42℃,高热稽留,按压胸壁表现敏感疼痛,拱背作痛苦姿势。孕羊流产,瘤胃膨气,眼脸肿胀,口腔溃烂,唇、乳房皮肤发疹,濒死期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当饲养管理不良,气候突变及不利因素致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使病情恶化,甚至引起死亡。


(3)病理变化:病变多局限于胸部,胸腔有淡黄色积液,一侧或两侧性**。肺发生肝变,切面呈大理石状外观,肺间质变宽,水肿。胸腔有纤维蛋白渗出。胸膜变厚,表面粗糙,胸膜、肺、心包膜相互发生粘连。心包积液,心肌松软。肝脏、脾脏肿大,胆囊积有多量胆汁,肾脏肿大,被膜下有小点出血。


(4)防治办法:严禁从疫区购进羊只,坚持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检疫,对假定健康羊应分群饲养。每年定期使用山羊传染性胸膜**氢氧化铝菌苗接种,6月龄以下的羊只,皮下或肌肉注射3毫升,6月龄以上的羊只注射5毫升。病羊初期治疗用盐酸土霉素肌肉注射,临床上使用泰乐菌素、强力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疗效较好,对于病重患羊静脉给药疗效较快。(以上药物按类单用或合用分点注射)


5、羔羊痢疾


(1)病原极其流行:本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初生羔羊通过吸乳,或人工补奶环节和羊的粪便而进入羔羊消化道,经消化道或脐带创伤感染。春乏饥饿,哺乳人工补奶不定时定量以及奶温忽热忽冷都是造成羔羊发病的诱因。主要侵害一周以内羔羊。


(2)临床症状:羊羔发病之后,先是精神不好,低头拱背,不想吃奶,不久就发生腹泻。粪便恶臭,稠的象面糊,稀者如水,颜色有黄绿,有的黄白,有的灰白,到后期,有的还带有血液,甚至成为血便。


(3)病理变化:死亡病羔最显著的病理变化是在消化道,第四胃内往往存有消化的凝乳块,胃黏膜水肿充血,有出血斑点,小肠黏膜充血发红,有的有出血点,病程较长的还有可能有溃疡,有的肠内容物呈血色,大肠的变化与小肠类似。


(4)防治方法: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灌服土霉素0.15-0.2克,每日1次。连服三天,有预防本病的效力。


A、土霉素0.2-0.3克,或再加胃蛋白素0.15-0.2克,加水灌服,每日2次。


B、磺安胍0.5克,加水灌服。每日3次。


6、羊传染性脓疱(口疮)


(1)病原及其流行:病原是一种滤过性病毒(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以3-6月龄羔羊多发,呈群发性流行。本病多发于秋季,无性别和品种差异。


(2)临床症状:在唇部、口角和鼻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很快即形成芝麻籽大的结节。继而成为水疱和脓泡,脓泡破溃后结成黄棕色的疣状硬痂。严重病例,由于不断产生的丘疹、水疱、脓泡痂垢互相融汇,逐在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眼脸和耳皮部,形成大面积具有龟裂、易出血的污垢痂。痂下伴以肉芽组织增生,**地影响采食。


(3)防治方法:病羊应在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对患口疮的羊用强力消毒灵按1:300比例溶液喷洗鼻、唇、口腔、每日1次,连用3天;可先涂水杨酸软膏将痂垢软化,**除去痂垢,用0.2-0.3%高锰酸钾冲洗创面,用浸有5%硼酸或5%硫酸铜溶液的棉球擦掉溃疡面上的污物,再涂以2%龙胆紫或碘甘油或土霉素软膏,每日1-2次。 


7、腐蹄病


(1)病因:本病常发生于低湿地带,多见于湿热的多雨季节。细菌通过损伤的皮肤侵入机体。羊长期在潮湿、泥泞地区或草场上放牧,在多荆棘处行走,或者舍棚潮湿拥挤,相互践踏,都容易使蹄部受到损伤,给细菌的侵入造成有利条件。本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先由结节梭形杆菌和羊脚腐蚀螺旋体引起,以后坏死杆菌才相继侵入,有时也能分离出一些其他的细菌。


(2)症状:病初轻度跛行,多为一蹄患病。随着病程的发展,跛行变得严重。如果两前肢患病,病羊往往爬行;后肢患病时,常见病肢伸到腹下。作蹄部检查时,初期见蹄间隙、蹄踵和蹄冠潮湿、红肿、发热,有疼痛反应,以后溃烂,挤压时有恶臭的脓液流出。严重引起蹄部深层组织坏死,蹄匣脱落,病羊常跪着采食。蹄匣脱落后可见组织坏死,并有恶臭脓汁,有的形成潜洞,向远处蔓延。陈旧病例蹄出现变形,蹄仍存在裂隙和空洞。


病程比较缓慢,多数病羊跛行达数十天甚至几个月。由于影响采食,病羊变得消瘦,治疗如不及时,可因为继发感染而造成死亡。


(3)防治方法:


①注意圈舍卫生,保持清洁干燥,羊群不可过度拥挤。


②尽量避免或减少在低洼、潮湿的地区放牧。


③当羊群中发现本病时,应及时进行全群检查,将病羊**隔离开进行治疗。对健康羊**用10%硫酸铜或10%福尔马林进行预防性蹄浴。对圈舍要**清扫消毒。对粪便、坏死组织污染垫草**进行焚烧处理。


④首先隔离患病羊只,保持环境干燥,根据病情采取适当治疗措施:


A、病羊进行10%硫酸铜溶液蹄浴后,削蹄,除去坏死角质,病变处进行外科处理,必要是反复削蹄和蹄浴。


B、若脓肿部分未破,应切开排脓,然后用1%高锰酸钾洗涤,再涂搽浓福尔马林或撒以高锰酸钾粉。


C、抗菌素治疗。除去坏死组织后涂以10%氯霉素酒精溶液,也可以用青霉素油乳剂局部涂抹。对于严重的病羊,如有继发性感染时,在局部用药的同时,应全身使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其中以注射磺胺嘧啶或土霉素效果**。




二、常见寄生虫病




1、肝片吸虫病


(1)主要症状:山羊最常发生,死亡率也高。患羊常引起肝炎和胆襄炎。临床常见急性型,多发生在夏末和秋季、严重感染者,体温升高,厌食、腹泻、几日内死亡。慢性型,多发生消瘦,黏膜苍白、贫血、皮毛粗乱,眼脸、额下、腹下出现水肿。一般经1-2月后,发展成恶病质,迅速死亡。


(2)治疗方法:硫双二氯酚(别丁),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加少量面粉拌入水中,混匀,加药灌服;苯咪唑,每千克体重20毫克,1次灌服;双威片每20千克体重1片,1次灌服;硝氯酚,每千克体重4-6毫克,1次灌服。


2、脑多头蚴病(脑包虫病)


(1)主要症状:多头蚴寄生于羊脑及脊髓部,引起脑、脊髓炎,并表现采食草料减少,流涎,磨牙,垂头呆立,抵墙或做特意转圈运动等神经症状。大群放牧离群掉队,体质逐渐消瘦,卧地不起,衰竭而致死亡。如果是前期症状,大约在2-6个月时,多头蚴发育至**大小,病羊出现症状。虫体寄生部位不同特意转圈的方向和姿势就不同。虫体寄生在大脑半球表面的出现率最多,典型症状为转圈运动,其转动方向多向寄生部一侧转动,而对侧视力发生障碍物抵住呆立。寄生于大脑后部,病羊仰头或作后退状,直到跌倒卧底不起。寄生于小脑,病羊易惊,运动丧失平衡,易跌倒。寄生于脊髓部,步态不稳,转弯时最明显,后肢麻痹,小便失禁。


(2) 预防措施:其一,对牧区内犬驱虫,阻断成虫感染。其二,对患此病的羊头、羊脑和脊髓烧毁,禁止喂犬,可得到有效控制。


(3)治疗方法:


A、实施圆锯术,摘除寄生在羊脑部的虫体,术后对症治疗。


B、口服吡喹酮,在羔羊断奶后,按每公斤体重10~20毫克内服进行预防驱虫,发现症状时,按每公斤体重40~60毫克服用,连用3~5天。


C、已感染羊只出现脑部症状时,可用甘露醇、地塞米松静注缓解症状。无治疗价值的病羊,可予宰杀。


3、莫尼茨绦虫病


(1)临床症状:羔羊感染病初期出现食欲降低,下痢也常见。严重感染时,特别是伴有继发病时,会表现明显症状:食欲不振,常下痢,腹痛,粪便带有白色的孕卵节片,可视黏膜苍白,消瘦。病程末期,患病羊因衰弱而卧地不起,抽噎,头部向后仰或经常作抽搐运动。口腔周围留有许多泡沫。


(2)治疗方法:氯硝柳胺(又称灭绦灵),按每千克体重70毫克投服;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加入面粉糊中灌服;双威每20千克体重1片。


(3)预防:避免在潮湿和低洼地放牧,羊只粪便采用堆积无害化处理。


4、羊痒螨病(疥螨)


(1)主要症状:病变先发于鼻部少毛的部位,以后很快蔓延于体侧,表现奇痒,羊常在槽柱、墙角擦痒,皮肤先有针尖大小结节,其后皮肤变为厚硬,形成龟裂,病灶处被毛脱落。


(2)治疗方法:


A、药浴:**液体:双甲脒300—500PPM;第二液体:二嗪农(螨净)250PPM;大群药浴前应先作小群安全试验,一次药浴后,过7—8天再进行一次。第三液体:烟草水:取烟草末或烟草1份,加水20份,浸泡1天,再煮沸1小时后,捞出烟叶,用水溶液擦洗病羊患部。


B、伊维菌素,剂量为200微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严重感染病羊间隔7—10天重复注射一次,个别羊必须进行第三次注射,治疗同时应配合对环境(特别是圈舍)的消毒,以防止来自环境的再感染;碘硝酚:剂量为20%注射液0.05毫升/千克体重,皮下注射.


5、羊毛虱


(1)主要症状:因虱的分泌唾液有毒素存在,吸血时刺激神经末梢,发生痒感,引起羊不安,影响其采食和休息,可见到皮肤上有小结,缢血小点,感染形成坏死灶。局部发痒擦伤,化脓,结痂。致使病羊消瘦,发育不良,影响健康。


(2)防治方法:搞好圈舍卫生,勤打扫,勤换草,定期检查。可用0.5%-1%敌百虫水溶液,也可加双甲脒合用进行喷酒或药浴羊体。冬季可用灭虱灵粉剂、杀虫粉治疗。




三、常见内科病




1、瘤胃鼓气


(1)病因:由于羊吃了大量易于发酵的饲料、酒糟或霉败变质的饲料。冬、春两季给妊娠母羊补饲精料,羊群抢食,有的羊抢食过量而发病,并可继发于瘤胃积食,在肠毒血症、肠扭转时,也可出现急性瘤胃鼓气。


(2)症状及诊断:病羊表现不安,回头顾腹,拱背伸腰,肷窝突起,有时左肷向外突出高于髋节或背线。反刍和嗳气停止。黏膜发绀,心律增快,呼吸困难,严重者张口呼吸,步态不稳,卧地不起。


(3)治疗:主要是胃管放气,防腐止酵,清理胃肠。首先可插入胃导管放气,缓解腹压;或用5%碳酸氢钠溶液日1500毫升洗胃,以排除胃内气体及胃内容物。也可用石蜡油100毫升、鱼石脂2克、酒精10毫升,加水适量,1次灌服。对**变,分清病因对症治疗。也可用放气针,在羊体的左肷放气。也可采取运动和按摩方式促使排气。


2、瘤胃积食


(1)病因:该病主要见于贪吃大量喜爱的饲料,如苜蓿、青草、豆科牧草,或养分不足的粗饲,如玉米、干草以及霉败饲料,或采食大量青干草而饮水不足等。


(2)症状:发病较快,采食、反刍停止,病初不断嗳气,随后嗳气停止,腹痛,摇尾,或后蹄踏地,拱背,咩叫,病后期精神萎靡。左侧腹下轻度膨大,肷窝略平或稍微凸出,触诊硬实,瘤胃蠕动初期增强,以后减弱或停止,呼吸迫促,脉搏增数,黏膜深紫红色。


(3)治疗:消导下泻,可用鱼石脂1-3克、陈皮酊20毫升、石蜡油100毫升、人工盐50克或硫酸镁50克、芳香氨醑10毫升,加水500毫升,1次灌服。解除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100毫升静脉注射,或用11.2%乳酸钠30毫升静脉注射。为防止酸中毒继续恶化,可用2%石灰水洗胃。


3、感冒


(1)症状:病羊精神沉郁,被毛蓬乱,食欲和反刍废绝,耳尖、鼻端发凉,肌肉震颤,眼结膜潮红,有的轻度肿胀,流泪,鼻镜干燥,体温升高40-41℃以上,口色青白,舌有薄苔,舌质红,呼吸加快,脉搏浮数。


(2)治疗:可用**氨基比林注射液10毫升,或安痛定10毫升,每日1次,肌肉注射。在应用解热镇痛剂以后体温仍不下降或症状不减轻时,可用青霉素或磺胺制剂。


4、有机磷中毒


(1)病因:有机磷农药种类繁多,常用的有:对硫磷(一六0五)、内吸磷(一0五九)为剧毒类;敌敌畏、乐果、杀螟松为强毒类;敌百虫、马拉硫磷为弱毒类。


(2)症状:食欲不振、流涎呕吐、疼痛腹泻、多汗、尿失禁、瞳孔缩小、黏膜苍白、呼吸困难、肺水肿等。有的表现肌纤维性震颤、麻痹,血压上升,脉频数,致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表现兴奋不安,全身抽搐,以至昏睡等。在发生呼吸困难的同时,病羊表现痛苦,眼球震颤,四肢厥冷,出汗。


(3)治疗:治疗可用解鳞定,剂量按每千克体重15-30毫克,溶于5%葡萄糖液100毫升中,静脉注射,或用硫酸阿托品10-30毫克,肌肉注射。


5、乳房炎


乳房炎是乳腺、乳池、乳头局部的炎症。其临床特征为乳腺发生各不同性质的炎症,乳房发热、红肿、疼痛,影响泌乳机能和产乳两。浆液性乳房炎、卡他性乳房炎、脓性乳房炎和出血性乳房炎。


(1)症状:一般多为急性乳房炎,乳房局部发肿、硬结热痛、乳量减少,乳汁变性,其中混有血液、脓汁等。乳汁中有红色或淡红色絮状物。炎症延续,病羊体温升高。可达41℃。挤乳或吃乳时,母羊抗拒、躲闪。若炎症转为慢性,则病程延长,由于乳房硬结,丧失泌乳机能。


(2)治疗:病初可用青霉素40万单位,0.5%普鲁卡因5毫升,溶解后用乳房导管注入乳孔内,然后轻揉乳房腺体部,使药液分布于乳房腺中。或用青霉素普鲁卡因溶解封闭乳房基部。也可应用磺胺类药物。了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和消散,除在炎症初期冷敷外,2-3天后可实行热敷,用10%硫酸镁水溶液1000毫升,加热至45℃,每日外洗热敷1-2次,连用4天。




四、预防羊病的主要措施




1、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工作。


2、做好羊舍及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


3、坚持自繁自养,严格入群检疫。


4、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5、定期进行机体内寄生虫驱杀。


6、粪便无害化处理。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文章

南江黄羊周岁母羊 行业标准 南江黄羊种公羊 南江黄羊种母羊群 南江黄羊母羊